来英国那么多年,我从来没在市中心住过。念书的时候是因为穷,工作以后则是因为…老了吧,咳咳。当然,想要在市中心享有大面积绿地和湿地并不是不可能,但是我大约一辈子也挣不了足够的钱实现这个梦想啦。
念书的时候,我一共待过三个英国城市,分别是利兹,坎特伯雷和伦敦。
房价最便宜的当然是北部的利兹,就算是住市中心的河景房也比不上伦敦三区单卧室贵,然而那时候光想着省钱,连食宿都希望通过做工免费,所以义无反顾地住到了Burley Road一座排屋里,每天搭公共汽车去上学。
家门口的车是33路。由于我的排屋在山坡上,所以每天背着书包上下坡其实也挺减肥的。沿路的街景是这样的:
拍的文艺点,就是这样~
要拍的再文艺一点,还可以这样~
夏天的时候,如果天气好,我会和室友一起爬山上学。从另一个方向继续上坡,总共需要走40分钟。有时候我们会先去树林里吃个中午饭,睡个午觉,然后继续走。
刚安顿下来那几天,我在家旁边闲逛,发现一家独立书店叫做The Bookshop Kirkstall。我进去看上一本二手书,由于没有银行卡也没有小面值钞票,只得掏出一张50英镑的钞票给店主奶奶,把她吓了一大跳,提醒我赶紧去办银行卡存钱。她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零钱,我跟她说我昨天才从中国飞来,她就不收我的钱了,还说了一句welcome to the UK。
刚才去搜了一搜,发现这家书店关门了,有点难过。老奶奶名叫Pippa,她是第一个欢迎我到英国的人。我那天买的是一本雪莱的诗集,其实里面写啥我压根看不懂,只是想装得有文化罢了,说到底还是虚荣而底气不足吧。
由于住在市郊,晚上睡觉啥声音都听不见。早上起来去森林里,能够听到鸟叫。有声音婉转的鸟儿,也有破嗓子却叫个不停的鸟儿。
利兹其实不小,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城,却有浓厚的文青/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feel。从利兹大学出发,往headingley那个方向走能发现不少独立咖啡馆,还常常举行电影之夜等文艺活动。
而北部的人都很热情,虽然口音难懂,但看到在迷路样的歪国人会上来问要不要帮忙指路。
我住过的第二个城市是坎特伯雷。当时找房子时间仓促,我还想要独立卫浴和偏低的房租,于是就租了一处需要坐火车上学的地方。谷歌地图街景图是这样的:
房子自带后花园,宅男房东在里面种了不少玫瑰,挺香的。每逢春夏,开窗透气的时候,总有蝴蝶飞进屋子。
肯大在山上,春夏两季可以看到美丽的五花草地。朋友从外地来,常常会和我一起去山上玩。
从学校坐车三十五分钟就到Whistable海滨,可以看海,可以吃生蚝,可以买海鲜。如果在自习室看书看不进去,可以到森林里看,也可以去海边看。也许因为我们专业性质本来就挺浪漫的,有时候老师会带我们去森林里上课或者去酒吧里讨论作业。
地方虽然偏远,但是当地人都很善良。家门口就一个便利店,阿姨得知我一个人在这边读书,晚上下学去买第二天的早点时,她都会给我些她自己做的小点心,说学生容易饿。我住那个地方虽然偏,但是出门走五分钟也有一间小酒吧,老板对自家的黑啤很得意,说就连爱尔兰人喝了也觉得很正宗呢。
有一次没赶上公交,让邻居夫妻看到了,然后两人一路把我送到学校。同住的博士男有车,他去学校也会顺道载一下我们附近的几个学生。作为答谢,大家喝酒或者做了好吃的也给他捎一点。
来到伦敦工作以后,我在生活丰富的市区和绿意盎然的城郊之间选择了后者。随着岁月渐长,越来越觉得锻炼身体很有必要,而我个人不喜欢在跑步机上跑,所以就住到了一出距离火车站和地铁站很近,同时跑到森林很近的地方。
从我家出发,要先穿过下面这个小公园。左边是个足球场,小朋友们一大早就会过来练球。
然后向左跑,就是森林;向右跑,就是Tesco,火车站和健身房。因为从左边的入口进入森林是下坡路,所以我一般往右走。
最近主要有白色,黄色和紫色三种花盛放,牡丹和野玫瑰什么的已经扛不住骄阳了,一个个萎蔫在枝头。白色和紫色的花我没认出来,黄色的是油菜花。
这是我们森林里一颗宝藏树,一树白花从一堆油菜花里冒出来,非常傲娇。
转个弯沿着河岸跑,可以看到不少鸭子,鹅和天鹅。由于常常有人投食,这些鸟类变得非常势力,一眼就能判断出你有没有油水可榨。它们完全不理会跑步的人,甚至不会主动让路…但是瞅见拿面包的人就会围上去。
虽然我这地方看上去仿佛位于荒山野岭…但是通勤非常给力。做火车13分钟到金融城,地铁线也是最快的蓝线Victoria。自从伦敦开通周五和周末的24小时地铁后,在市中心和朋友就可以无所忌惮地欢乐了
不少人觉得乡村style适合退休人士,我倒不这么看。我觉得在城市里打拼的人更需要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恢复身心,除去过多的焦虑和消极念头。特别是需要做关键决策的工作是职位,更需要清醒放松的大脑。
怎么说呢…从市井辗转到城郊,主要原因也许是自己意识到了“独处”的重要性。一旦成功地从自然和宁静里汲取过养料,就比较难戒。矫情就矫情吧,照顾自己的成果是立竿见影的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