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楼建设不断,伦敦天际线持续增高
发布时间:2016-05-16 来源:
伦敦天际线的高度如同常被戏谑的王室发际线,一高再高:计划新建的高楼两年翻了一倍!
初到伦敦的中国游客们普遍都会感慨:作为最著名的国际一线城市,伦敦的天际线真是出奇的“矮”...... 而另一边同等地位的纽约,其中曼哈顿高楼林立,“垂直城市”是纽约的主要卖点;伦敦则一直是我行我素,与众不同,展现着一种古典欧洲大都市的独特风貌。
如果20年前到伦敦,伦敦的天际线看到最多的是中世纪教堂的尖顶,最出名的圣保罗大教堂,直到上世纪60年代都是伦敦的最高建筑,穹顶傲立!一排排古典的维多利亚建筑不超过5层楼高,从大学校园,到西区著名的各大剧院,甚至到世界顶级的哈罗德百货公司,几乎都高不过6、7层。慢慢认识与了解英国对古建筑的保护,慢慢习惯,慢慢喜欢上了这种‘高度’”。而东伦敦泰晤士河岸曾经的旧码头,逐步开发成的新金融中心 --“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则是唯一的摩天大楼群。
天际线保卫战:伦敦在争议声中迈向高楼时代
尽管查尔斯王子曾公开表示不支持建造高楼大厦,倡导寻求替代方案,但伦敦这座怀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决心还是跟着经济复苏和人口增长而大力发展。近1 0年中,一座又一座的高楼划破伦敦天际线(英国人自己形容为“如蘑菇一般破土而出” pop out of the ground like mushrooms),满城尽带脚手架!
其中不乏一些有特色的地标性大楼,比如“对讲机大楼(Walkie Talkie,160米)”,“小黄瓜大楼(the Gherkin, 180米), “碎片大厦 (The Shard, 306米)”。
现在的伦敦金融城,“小黄瓜”,“对讲机”大楼和碎片大厦都已投入使用,而周边的脚手架依然如雨后春笋般不停的冒出
目前,伦敦的新楼平均高度为30层,有8座摩天大楼突破了60层。世邦魏理仕(CBRE)研究统计,伦敦内目前正在建设的住宅塔楼为41栋,正在进行规划的更是多达135栋!目标将为伦敦地区输送约76,000套住宅。根据独立论坛新伦敦建筑(New London Architecture )的数据,伦敦在计划,已批准,建设中和已完工的高度超过20层的塔楼共计有436栋。其中,73%将被用于居住用途。而德勤地产部门统计, 今年伦敦房产施工面积相较2015年猛增28%,远远超出十年均值19%。
仲量联行(JLL)住宅研究总监Neil Chegwidden表示:“伦敦现正处于重大的转折点并将被赋予新的定义。随着当地人口在未来十年增长超过10%,这座以悠久历史及传统闻名的城市将步入发展的新时代”。
伦敦为什么在长高:
刚性需求的增长与国际资本的驱动!
古典的旧建筑早已无法应对现在旺盛的住房刚性需求,建设高楼也许是解决伦敦旷日持久的住房短缺问题的唯一对策。
有“欧洲首都”之称的伦敦一直以来强烈吸引着全球的公司来驻扎。诸如高盛,摩根斯坦利,汇丰银行,Facebook之类的国际巨型公司纷纷在伦敦修建总部来满足其在欧洲的运营需要,未来9年伦敦预计会创造43万个就业岗位,促进了伦敦住宅的需求量。表现出色的经济回升,规范的法制系统,卓越的教育环境更是吸引了整个欧洲以及全球的移民来居住,进一步推高了伦敦住宅的需求量。
刚卸任的大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发布的住房战略报告表明,伦敦人口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超过此前860万的峰值,到2031年达到1000万左右。按照伦敦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每年需要增加4万2千套新房才能满足需求,但是,目前实际每年新建的住宅只有2万多套。为了填补住房短缺,伦敦对高楼建设的审批已经放宽和加快。2014年的伦敦,有236个已经获得批准或者正在建设的建筑,在这236座大楼中,22座楼要超过50层。
“古典与现代共存”,金融时报:伦敦重画的天际线,留存城市的气质与精华
自2008年全球经济低迷以来,国际资本纷纷涌入伦敦地产,其中大多数与高层建筑项目有关,这也是伦敦长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资本,正是其中的生力军。
2013年,万达集团宣布投资至少20亿英镑在英国开展城市改造项目,伦敦政府批准了其45层和60层的两座大楼的规划许可,已经在建设当中。2014年绿地集团也正式进军英国房地产,Ram地区第一个地产项目后,刚刚拿到政府许可,将在金丝雀码头金融区新建伦敦最高的高档公寓。同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初步与伦敦政府达成意向,将投资10亿英镑重建伦敦的Convoys Wharf区域。
中资助长伦敦天际线:是机遇也是挑战
伦敦做为国际大都市和全球金融中心,市场经济形势总体趋势向。这几年,英国经济,包括房地产市场大规模复苏,吸引着全球的移民和投资者前来工作、生活,和投资。这保证了英国房产市场拥有稳定的资产回报和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因此伦敦房产保值的能力和升值潜力更是深受越来越多国际资本的青睐。
机遇和挑战通常往往并存。中国资本在伦敦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也存在着比较大的挑战。首先中国开发商对英国房产市场及相关法律缺乏透彻了解,在当地缺乏之前的业绩记录和规模效应,相对议价能力较弱。
中资的海外房产开发还面临“自产自销”的困境,本地认可度欠缺。高盛国际2013年的报告指出,中国开发商一手物业的购买者中有35%来自东亚和南亚以及东欧和俄罗斯,其中以浙商为代表的中国购买者居多。我们中国的开发商应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在产品和运营的本地化,在海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拓展和提升。